“高考那年,家里发生变故,如果没有‘旅港顺德绵远堂大学生助学基金’的资助,我可能读不了大学。”已经大学毕业一年的晓晓,一直很感激旅港顺德绵远堂的资助,让她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。
10月28日,“2023年旅港顺德绵远堂助学沟通交流会”在大良北区陈岩野先生祠举行,现场受助学子和家长代表真情流露,表达对绵远堂的谢意和对公益善行的传承决心。
2023年旅港顺德绵远堂助学沟通交流会举行。
救助:12年资助大良221名在校大学生
近年来,大良慈善会大力推动成立冠名基金,成为大良慈善会重要收入来源。大良慈善会现有冠名基金(含善因营销项目)91个,其中规模超百万元的基金有13个,资金规模达到4800多万元。冠名基金帮扶对象涵盖扶老助残、医疗健康、妇女儿童、社区公益、教育助学等板块。
2012年,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旅港顺德绵远堂在大良慈善会冠名成立“旅港顺德绵远堂大学生助学基金”,这是大良慈善会首个由旅港乡亲捐资成立的冠名基金,也是大良慈善会持续时间最长、受助学生最多的助学项目。
“旅港顺德绵远堂大学生助学基金”设立为贫困大学生圆梦的专门项目,为大良地区贫困家庭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援以完成学业。自基金成立以来,累计收入善款超过121万元,累计资助金额超过118万元,大良街道共221名(296人次)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在校大学生获得资助,得以安心求学,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关爱的同时,懂得了爱和感恩。
2023年,旅港顺德绵远堂捐赠10多万元帮助困难学子迈入大学之门。
旅港顺德绵远堂善长不忘初心,惠泽乡梓,坚持捐资助学12年,持之以恒帮助家乡优秀贫困学子圆大学梦。这一善举得到顺德区的高度重视,被评为2020年度“顺德慈善奖”年度慈善项目、大良慈善会2019、2021—2022年度优秀冠名基金。
“在顺德有13个超过百万的冠名基金,旅港顺德绵远堂大学生助学基金就是其中之一,不简单;连续12年帮扶优秀困难大学生,不简单。”大良慈善会会长陈锦祥连说两个“不简单”,对旅港乡亲们的拳拳爱心表达了敬佩之情。
当日活动还进行了支票捐赠仪式,2023年,旅港顺德绵远堂捐赠10多万元,帮助21名困难学子迈入大学之门。
传承:以实际行动践行公益慈善理念
以善之名,为爱相聚。
适逢旅港顺德绵远堂乡亲们回乡探访,大良慈善会在大良北区陈岩野先生祠举行“2023年旅港顺德绵远堂助学沟通交流会”。
旅港乡亲们12年如一日坚持捐资助学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聚爱于心,助困于行”,这份恩情也永远铭刻在学子们心中。
小潘是旅港顺德绵远堂大学生助学基金的受益者,因为有了顺德乡亲的帮助,小潘在读书期间可以心无旁骛地努力完成学业。小潘是一位积极向上的阳光型学生,曾在大良慈善会做志愿者,用实际行动报答社会的关怀与爱心。她表示,要向各位善长仁翁学习,将来也愿意向有需要的人群和学生伸出援手。
让爱心在希望中绽放,让希望在教育中成长,这是最“动听”的爱的回响。
受助学子及家长向旅港顺德绵远堂乡亲代表致赠心意卡。
据大良慈善会介绍,像小潘一样积极乐观、怀着感恩之心努力读书的受助学子还有不少,面对逆境,他们没有抱怨命运不公,而是心怀感恩,立志未来。小仪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二学生,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因病去世,是母亲辛苦地把她和妹妹拉扯大。旅港顺德绵远堂大学生助学基金不仅让小仪在学校生活得更好,受到慈善信念的影响,虽然她还没有能力资助别人,但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,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,“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,把慈善公益精神传递下去,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。”
“爸爸在我高考前一个月突发脑溢血去世,对我打击非常大。”受助人员晓晓说,爸爸去世后,自己和妈妈相依为命,仅靠妈妈的退休金生活,本来打算考到外省的大学,最终因为经济压力而不得不放弃了计划。“那时候很焦虑,非常感谢大良慈善会的资助,让我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。”从担心辍学到圆梦大学,晓晓谈起自己受到的帮助很是感激。
“我们一点绵力,能够帮助到你们,让你们学有所成,很欣慰。”在听到受助学子的“真情表白”,旅港顺德绵远堂副主席冼志扬很是感动,他表示,旅港顺德绵远堂的力量虽小,但绵远流长,为家乡有兴趣读书的困难学子提供力量,为家乡为祖国多做有益的事情,不会因为力量有限而放弃。旅港顺德绵远堂董事梁耀基则说道,绵远堂有机会参与到学子人生的成长,是一种荣幸,大家的关系不仅是资助人和受惠者的关系,更是彼此关心和帮助,“他们都愿意传承互相帮助的公益理念,并用实际行动践行,我们很感动。”
大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璐表示,小孩是家庭的希望,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,大良街道党委政府多举措、多渠道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。很多家庭存在各自的困难,像旅港顺德绵远堂和大良慈善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,不仅托起一份希望,让更多的家庭体会社会的温暖,更是种下一颗向善的种子,明天收获更多的希望。
编辑:钟柳梅
通讯员:郑艳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