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回忆旧时情,展望新未来。藉第十二届顺德恳亲大会来临之际,顺德区委统战部联合顺德发布、佛山新闻网推出“一座城,一段情——侨乡故里百村行”专栏,带大家走进侨乡故里,感受侨乡新貌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效。
历史悠久的古村落
藏着一段段远渡重洋的华侨故事
今天,让我们一起
走进顺德乐从路州村
探访历史变迁的见证者
寻觅此处的侨乡踪迹
“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”路州村是顺德乐从仅有的两条千年古村落之一,现有户籍人口4250人,而海外华侨有接近4000人,近1:1的人口比例,造就了路州村鼎盛的华侨文化。
壹:历史侨乡
作为路州村居历史变迁的亲历者
在路州小学任教30余年的黎淑贞老师
将路州的侨乡文化向我们娓娓道来
路州村最著名的历史建筑
——黎氏大宗祠
曾是路州村民们记忆中的旧学堂
1950年,路州华侨们出资
将黎氏大宗祠改建为一间小学
让村里的黎氏子孙,“不用花一分钱”
就可以在这里安心学习
2014年,原祠堂里面的旧小学
改建为“路州村华侨博物馆”
将过往100多年来华侨的历史变迁
通过老照片、旧物、旧信件一一呈现出来
成为了华侨侨务文化展示的平台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贰
侨贤汇聚
远渡重洋的路州侨胞们
在外奋斗打拼,闯出一番事业
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
展现了顺德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
香港太平绅士 黎时煖
出身绸缎世家的黎时煖,为避战乱移居香港,在丝绸行业从低做起,吃苦打拼,终于商誉日隆,获得香港“绸缎大王”的美誉。
图片
1975年黎时煖(右一)欢迎英女皇首次访港。
曾获英女皇颁发紫荆勋章的他,不断激励港人爱国爱港,坚持走慈善道路回馈家乡,多年来一直助力路州公益事业建设。
图片
1988年黎时煖(右二)回乡主持开学礼。
香港钟表业总会顾问 韦应恒
13岁远渡重洋,年少的韦应恒来到香港钟表行开始了帮工生涯;直至后来在中环成立百老汇钟表行,韦应恒在香港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图片
在创业艰难时期,母亲和妻子的鼓励和帮助使他一次次走出困境。1987年,韦应恒秉承母愿以母之名“梁桂凤”回乡捐资办学,资助建成乐从镇梁桂凤纪念中学。
图片
1949年,年仅13岁的韦应恒离开家乡路州前往香港。
毛里求斯南顺会馆
名誉会长 黎碧棉
黎碧棉年幼时因生活所迫,远渡毛里求斯谋生。坚持半工半读,勤奋学习的他考入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物理专业,后成为了英国物理学学会会员,是毛里求斯南顺会馆的名誉会长。
图片
黎碧棉的毕业照。
南顺会馆是毛里求斯顺德籍华人互助互持的重要机构,现已发展为顺德世界恳亲大会。心怀故里的黎碧棉多次组织乡亲举办联谊活动,为毛里求斯、英国与顺德乡亲的友好交往不断努力。
图片
黎碧棉(右一)与同学于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合影。
被南非政府授予“宣誓官”
的首位华人 黎兆佳
随亲戚远洋到南非的黎兆佳,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,多次作为代表为南非华人争取公平待遇,赢得了南非政府的认可与尊重,在1946年成为了第一个被政府授予“宣誓官”的华人。
图片
黎兆佳与妻子年轻时期的合照。
图片
图片
叁
情系桑梓
在外有所成就,仍不忘反哺家乡
路州村内,随处可见
侨胞们对家乡建设作出的贡献
图片
图片
三治䜩楼
早在1931年,就有华侨捐资回乡建设,由韦植辉先生及各界华侨集资建成的三治䜩楼就是其中之一。
图片
瑞颜幼儿园
黎时煖先生自1979年来,捐资助建家乡公益建设逾1614万元,捐资项目遍及教育、卫生、文体各个领域。
近年来,路州村将黎时煖先生捐建的瑞颜幼儿园重新活化改造,改建为路州村党群教育服务中心,更好地服务路州群众。
图片
梁桂凤纪念中学
1988年,为促进家乡教育发展,韦应恒先生捐资238万港币创建梁桂凤纪念中学,后来还设立奖教奖学基金,鼓励更多路州学子奋发向上。
图片
多年来,韦应恒先生还不断捐资完善校园建设,使梁桂凤纪念中学适应时代发展,继续惠泽路州下一代子孙。
图片
广美卫生院
90年代,黎兆佳先生捐资60万港币建设“鹭洲广美卫生院”,大大改善了路州村的医疗卫生环境,如今广美卫生院已成为路州社区卫生服务站,让路州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。
图片
图片
肆
代代相承
路州华侨众多
华侨文化经久不衰
其中最有特色的可数
口述历史义工队伍
将路州村的华侨文化
口耳相传,代代相承
图片
图片
2016年
路州村承办乐从镇乡村文化节
开展了华侨寻根之旅
让许多归侨同胞们
回味家乡的温馨记忆
图片
图片
图片
近年来,路州村还不断开展
侨法宣传活动,入户探访高龄侨胞
成立“为侨法律服务站”
和“黎时煖社区服务中心”
让华侨融入社区,感受回乡的温暖
图片
图片
图片
任山海阻隔,唯家乡情不断
无论身在何处,总有一股力量
将路州侨胞们紧紧相连
让我们带着对彼此的眷恋
共同建设顺德更美好的未来